陈王廷传奇故事(一)

2018-01-10    

陈王廷传奇故事(一)

汲黄河之膏泽,纳太行之灵秀。
陈家沟陈姓世代习武,耕读传家,转眼间已历九世。这时,陈家出了一位武学大师,他就是陈卜的九世孙,太极拳的创始人,被后人尊为太极始祖的陈王廷。
陈王廷(1600——1680年),字奏庭。《陈氏家乘》说他: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,昼习文,夜习武……”《温县志》载:陈王廷于武功一道,出类拔萃;熟读经史,学识渊博。文事武备,皆卓越于一时。……惜乎生不逢时,报国无门,遂隐居乡里,创拳遗世。


小小少年郎 聪慧又顽皮


幼年的陈王廷,就喜欢拿刀动枪。五岁那年,父亲陈抚民教徒弟们练武,他也在旁边跟着比划,小人儿一学就会,一点就透,一招一式竟然模仿得惟妙惟肖,拿捏得中规中矩。陈抚民早年闯荡江湖,走镖山西、河北一带,阅人多矣,第一次感到惊奇:别人几个月才能学会的东西,这小子几天便能做到。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呐!况且,又没人刻意教他。于是,陈抚民便让他和徒弟们一道学习,心想,悟性他有,试试他的定性如何。料他支持不了一晌时间,便会甩手不干,玩去了,孩子终是孩子嘛。谁知,小家伙经意得很,小黑眼珠眨也不眨,听父亲讲解。大家练他练,大家休息,他缠着师兄们教他,一连几天,兴味十足,还几次埋怨父亲:教的太慢了。陈抚民欣喜不已,但他面上不露,暗想:这小子是块练武的料,好好调教,或许将来会有些出息。便将他编入授徒行列。闲常间也教他读几句书,识几个字。
孩子终究是孩子。小王廷顽皮得很,和小伙伴们玩耍,一言不合,便要动手,常用学会的招数将小伙伴们打得鼻青脸肿,三天两头有家长扯着孩子前来告状。陈抚民平生,善字为本,忍字当先,从不与人争执,是村里有名的老好人。不想这个才几岁的孩子,却时常给他惹事生非,弄得他很没面子。有时恨上来,便将逆子捺在腿窝,扒下裤子,照屁股上揍巴掌,可这小子犟,再打也不哭、不叫、不求饶。妻子虽不敢劝,却在一旁抹眼泪。陈抚民看儿子的屁股,一片红肿,隐隐淤血,那举起来的手,再也放不下去了……
对这个儿子,陈抚民大伤脑筋。又想:树大自直。大了兴许就好了。可此子非但没直,反面更歪了。八岁那年,又给他惹下一铺不大不小的祸事来。
那是一个秋日,吃了早饭,小王廷告诉爹娘,要和小伙伴们到黄河滩去玩儿。爹说:玩可以,少惹事,决不许打架!娘说:乖,听话,可不敢淘气,啊……”“知道了。人早跑出了门外。
出村就是黄河滩,十来个七八岁的孩子,如松了笼头的小马驹,在黄河滩撒欢儿。他们在黄豆地逮蛐蛐;在花生地追胡蝶;在高梁棵里捉迷藏……玩累了,大家便躺在沙滩上看天上的云彩。眼看晌午了,他们准备回家,偏在这时,王廷看见地上有一根树棍,五尺来长,鸡蛋般粗细。他拾棍在手,说;我给咱练一路棍法。孩子们都会三招两式,知道王廷能过自己,便围成一个圈儿,看他舞弄。这是怪蟒出洞。小王廷一棍扫出。孩子们喊一声好!”“这是白猿献果。王廷地人缠棍上,作托盘状。孩子们啪啪鼓掌,连连叫好。王廷玩到酣处,百事都在脑后,将那根树枝舞得呼呼生风。忽听他大叫一声:看棍!那根树枝直朝名叫小虎的孩子戳来。大家正看得张嘴吐舌,目不转睛呢,谁防他有这一手?小虎一看不好,慌忙躲闪,已是晚了,那棍可可刺在右眼眶上,顿时皮开肉绽,血流如注……
且不说陈抚民慌忙给小虎延医治疗,好生赔礼道歉,怎奈那个伤处,究竟落下一个疤痕。虽然小虎的爹并没有胡搅蛮缠,但那当娘的几次说:这是给俺破了相了,要连累俺孩一辈子哩啊!陈抚民听了,百爪挠心,愧疚得无地自容。回到家里,唉声叹气:我咋养了这么一个孽种!小王廷不知好歹,在旁边喃喃道:他要不躲就好了,不躲,也许……也许就戳不着了。”“畜生!陈抚民声站起来,!狠狠给孽种一个大耳刮子,骂道:你这个畜生!混帐之极!小虎躲慢一点,眼早瞎了!他坐在柳圈椅上,气得出气不匀,将大手一摆:罢罢罢!
陈抚民决计不叫儿子学武了。他才几岁,就到处惹事生非,长大又该如何?他再学得一身武功,轻易没人能治服得了,难保不闯祸事。轻者,有口舌之争;重者,受牢狱之苦;若闯下泼天大祸,岂不累及亲人,株连九族!......陈抚民如此想来,不由生出一头冷汗。
于是,一个姓王的饱学秀才,便被陈抚民请到家中,坐了西席。这陈抚民当年走镖,刀尖上舔血,挣得一份家业,虽不能说出有车,食有鱼,但在陈家沟村,算得上殷实人家,延塾师,付束修,自然不在话下。
陈抚民将儿子叫来,拜了师尊,严令王廷:只准习文,不准习武!
只是,陈兄,老朽就不明白了。待小王廷离去,王秀才发话了,吾闻陈家世代习武,耕读传家,何以改换门风,独令令郎废武修文?
陈抚民便将儿子的种种劣迹,和盘端出,叹道:犬子不肖,实属无奈。
王秀才道:玉不磨,不成器。人之成材,全在教化,教化矣哉!自去准备开蒙诸事。
一匹野马,硬生生被套上笼头,拴入槽中。
在陈抚民、王秀才看来:开始几天,小王廷定然又踢又咬,不服管教。因此,王秀才将戒尺放置手边,以备玩童一旦生事,便严加笞挞。陈抚民亦时时凑至窗前,切切窥视。可是怪!这黄口孺子念起书来,习起字来,竟如学武一般,全神贯注,心无旁鹜。二人惊喜之余,都道:须往后看。
一个月过去了,半年时间过去了,小王廷依然如故,并无半点懈怠。陈抚民一颗提起的心儿,方才落到原位。
可是,在课读之余,儿子还是舞枪弄棒,练习武术。起初,陈抚民还要制止,王秀才连连摆手,附耳劝道:舒筋活络,不亦宜乎?
令王秀才惊奇的是:这孩子过目成诵,提笔成文,一点就透,举一反三。暗忖:此儿似非常器。几次对陈抚民道:老朽设帐有年,如此聪慧小儿,闻则有之,见则仅一也。
如此过了五年。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。王廷读书日久,竟也温文尔雅起来。虽然江山易改,秉性难移,还是倔犟,但说话办事,越发知大体,识大理,常怀谦虚让人之意,没了争强斗狠之心。把个陈抚民夫妇喜得,整日价笑意盈面。
一日,王秀才突然提出辞馆,陈抚民大惊,忙道:小儿惹您生气了?王秀才道:非也。”“莫非我招待不周?”“非也非也。王秀才头摇似拨浪鼓,道,老朽胸中点墨,令郎悉数收之于腹,吾技穷矣。——实不相瞒,老朽已接新聘,不日赴席矣。陈抚民再三挽留,奈何王秀才去意坚决。临别,王秀才道:老朽有一言相告:以吾愚见,令郎习武不可废止,文武兼修,令郎前程不可限量......。
陈抚民让儿子废武习文,原本觉得可惜,从此,悉心教他家传长拳和各样器械。王廷读书之余习武,习武之余读书,到了十八岁,将经史子籍,弄得烂熟;刀、枪、剑、棍等十八般武器,无一不通,无一不精,更兼弓马娴熟。在陈家沟陈氏子弟中,出乎其类,拔乎其萃。
不久,王廷参加县学考试,跻身文庠生之列。庠生就是秀才,秀才就是文曲星昵!陈家自陈卜以降,从来没有出过秀才,王廷光宗耀祖了!喜报传来那天,全村空巷,王廷家不小的院落,挤满了人。传说,将影壁墙都挤塌了。
依陈抚民的意思,想让儿子再接再厉,以文仕进。怎奈王廷于八股文体,最是厌烦,况且,若侥幸得中,身为官羁,人不自由。他的心思,还在武上,他想去走镖。
当时,为武之人,一般来说,路有四条。一曰赶场子,即参加县、省武学考试,于科举场上求功名。二曰坐池子,即替达官显贵、豪强士绅看家护院。三曰走趟子,即代人押镖,于刀尖上讨营生。四曰坐馆子,即设帐授徒,教育学生。前两条路,陈家不为。第三条路,陈家一直走到清朝末年。第四条路,陈家至今还在走......。
走镖?父亲晃晃拳头,江湖上说话,凭这个!你的功夫,虽已登堂,还未入室。还得练。
这一练又是五年!在父亲的指教下,王廷下狠劲盘扎根基功夫,确确乎是热练三伏,寒练三九,技艺精进。他一拳可以打倒一头壮牛,一腿能扫断碗口粗的树木,丈把高的墙,一纵而上,穿房越脊,如覆平地,目可测一里外绳线移动,耳可听墙外蜂蝇飞动......
到了这时,父亲方道:走,带你去看几个朋友。王廷以为就在附近,说走就走。父亲说是出远门。王廷大喜过望,忙去收拾行装。


更多 ›太极视频

点击排行